大概从一年之前开始,口罩就开始像手机和钥匙一样,成为了每一个人出行必备的标配物件。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好习惯,也是值得表扬的。但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戴上口罩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把病毒“拒之门外”了。相反,某些错误的口罩使用行为或者是习惯反而还会给病毒留下见缝插针的好机会。
大家都知道,从进入1月份以后河北省的确诊患者就在大幅上升,甚至已经开始连续出现单日破百的记录。究其原因是1月2日河北省石家庄新增一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而到6号的时候,仅用5天时间河北此轮疫情便新增感染者超过200例。但我们都知道这位确诊患者在参加婚礼的当天可是戴了口罩的,而且平时也一直有戴口罩的习惯。那为什么戴口罩也会被传染呢?
为什么戴口罩也会被传染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不止一次的呼吁人们:仅仅依靠戴口罩是不足以保护自己的!《生命时报》也曾报道过公众们平时戴口罩的一些常见误区,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几个比较常见的危险习惯,帮助大家减少生活当中因为口罩使用不当而增加的感染几率。
1不良的触摸习惯
当我们戴口罩的时候,时间长了会觉得有些不舒适,这时我们会很自然的用手来调一调,但如果此时口罩已经被污染,那么我们的手再摸眼睛、鼻子这些部位的时候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在用手调整口罩的时候,尽量去触碰口罩的边缘部分,而且在触碰以后需要及时洗手。
另外有很多人在拿一些新的口罩时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先洗手,这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总之不良触骨痛立消摸习惯就是因为手部的不洁净所导致的感染几率增加。
2佩戴口罩不标准
这也是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小编经常会看到许多人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却把鼻子露在外面。确实口罩戴时间长了会觉得有些闷,很多人就会把口罩往下摘一摘,把鼻子露出来。而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当鼻子裸露在外面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还会见到有的人直接把口罩拉到下巴处。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金属丝的部分直接卡在鼻梁上,让口罩和鼻子的轮廓尽量的紧密贴合在一起。
3频繁的摘口罩
有些人戴着口罩感觉非常的别扭,会时不时的把口罩摘下来。而有些人在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也会选择把口罩摘下来,如果恰逢是一位感染者,那么他在打喷嚏的时候把口罩摘下来就会非常的危险。这种行为会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传染给他人,无疑增加了传播的几率。正确的做法是在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用纸巾掩住口鼻。
4口罩存放不当
很多人经常会把口罩直接揣在口袋或者放到包包里,而口袋和包包往往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这样就会导致口罩沾染上病毒微生物,下次再戴的时候反而会更容易引起致病。正确的做法是外出的时候准备一个单独的包装袋用来装口罩。往袋子里放的时候,记得将口罩沿中间的线对折,让外侧朝上。
另外如果是在家里的话,不管哪一面放在桌子上都是不可取的,会对外侧的一面造成污染。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将使用过的口罩直接挂在晾衣架或者墙壁的挂钩上。
当然即便是做到以上这些,我们也不敢百分百的确定就能完全隔离病毒。尤其是室内这种比较封闭的环境,或者是医院和电梯等人流量密集的区域,最好的办法还是配合空气消杀设备一起使用。比如由火炬中心科技抗议专题网站推介的新一代低温等离子消毒系统——空仑。
这种新一代的低温等离子消毒系统,可以将空气当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电离为离子态消毒因子,再通过立体式送风系统释放到周围的空气当中。当消毒因子碰到病毒之后,就会和微生物蛋白质核酸等反应产生刻蚀作用,让空气中的微生物死亡。简单概括就是:空仑以自己的核心骨痛立消全蝎蛇蚁胶囊专利技术把空气电离成了消毒因子。
空仑的这项核心技术已经经过了多项权威检测认证,比如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骨痛立消说明书病毒检测和杀菌率检测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去除率高达99.99%,对物体表面的细菌杀灭率为99.999%。而针对此次新冠病毒的灭杀率报告显示:抗病毒活性率高达99.96%!这也就意味着空仑低温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可以有效杀灭此次的新冠病毒。
最后小编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冬天的气温普遍偏低,这更有利于新冠病毒的存活,同时低温环境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为了避免像此次河北这样的疫情暴发事件发生,我们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平时的个人防护。